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陪伴学生走过从梦想到现实的最后一公里
索取号:G0030306004-2016-0001   发表时间:2016-07-13 

同济是国内最早提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之一;自1996年起,学校出台一系列政策、搭建不同平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一流人才培养”为教育定位,以人才培养的视角理解和思考大学的创新创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举措:

1、“健全机制”设计,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力量

2015年起,学校成立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教务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相关院系、社会企业家等不同群体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整合校内外课程、实践资源,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发展纲要、规章制度。成立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作为实体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2、“四学一量”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同济推进“四学一量”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时、学分、学程、学位”以及“教师工作量”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创业引导性学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创业谷学堂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试点等方式实现“100%学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10%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学程,1%学生创办优质的创业企业。”自2015年起,先后为60余个创业谷项目成员和400余名普通学生认定学分;开设创新型通识类选修课,将创新创业活动和服务课程化程。

3、“创客联盟”平台,聚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同济大学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成立“同济创客联盟”,整合优化政府、社会、高校等资源,支持和帮助“创客们”创新创业;号召同济师生、校友、亲友和同济知友的参与,吸引来自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为“创客”服务。将大学生创业和学生学业发展、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和校友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四业联动”。目前,汽车产业联盟与环保产业联盟已经落地并建立了实体机构;

4、“四级基金”体系,助力创新创业梦想

利用社会捐赠,打造“四级基金”支持体系,帮助师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已募集“进入学校的资金”近1亿元。每年为超过200个校内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5000元的梦想起航资金;在项目发展期提供2到5万的“助力资金”鼓励项目进行市场试水;在起步期提供5到10万的“起航资金”支持初期发展;为获得天使投资的项目提供30万以内的“跟投股权激励资金”,吸引天使资金关注校内创新创业项目。

5、“创业谷”落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同济在两校区开辟1000平米空间建设同济创业谷,围绕“催生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好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好的创新创业服务”的目标,促进“学校、企业、政府、社会、资本”五个要素全方位互动,提供实体空间、务实服务和全方位辅导,铺平“从大学校区到科技园的最后一公里”。已吸引来自全校28个院系693个项目申报,先后签约入驻项目团队210个;49个项目团队通过创业谷的培育进入实体运营,吸引社会投资总计超过4100万元。全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活动近200场,吸引15000余人次参与;打造“项目带教、陪伴式辅导”的创新创业导师新模式,与校内学院及微软、甲骨文、山屿海集团等社会企业合作聘请创新创业导师130位,提出“与导师的15条约定”,要求每个导师拥有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创业谷中发布,带领没有自主项目的学生,通过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帮助学生或团队成长,实现导师和项目的共同成长。作为唯一高校单位获评第二批“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为上海市教委首批“创业实践基地”和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6、“同创谷”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建设

2016年4月20日,同济大学创业谷第一个落成的校外基地—— “同济大学•龙泉国际青年创业谷”(以下简称同创谷)在成都龙泉驿区总部经济港揭幕;由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整合广大校友资源,发挥管理、运营、投资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专业化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学校发挥学科优势,以导师服务、项目引入、科研攻关为载体向地方转移和孵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形成一批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化项目;地方政府在资金、场地、政策上给予支持,依托学校在学科、人才上的优势,探索开创了校地多方合作共建青年众创空间的新模式。未来,同济还将遵循“北上、南下、西进、落地”的原则,与大连、深圳等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创业谷校外基地,实现创业谷校外“一基地多园区”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