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获奖丨创新引领智能赛,精湛淬锋桂冠开——同济大学代表队参加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索取号:G0030306004-2025-0007 作者:同济创新创业  发表时间:2025-09-20 
7-1
      2025年3月2日,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选拔赛圆满落幕。经过校赛阶段的层层选拔,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9所高校的227支代表队进入到市赛中。同济学子喜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


太阳能电动车赛项特等奖队员名单

余敏行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倪竟成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王羽芃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张茹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特等奖团队指导教师
高凤娟 李慧敏
工程实践中心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特等奖队员名单
廖宏烨 车辆工程专业
梁文杰 车辆工程专业
李天宇 车辆工程专业
谭哲宸 交通运输专业

特等奖团队指导教师
杨晓圆 李杰
工程实践中心

7-4
7-3
      本次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 为核心理念,旨在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大赛紧扣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设置了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3个赛道7个赛项。核心技术涉及人工智能、5G通讯、虚拟现实、新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调工程思维、工程创新、工程伦理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是一场硬科技、真本领的现场竞技比赛。
      同济大学代表队参加了太阳能驱动车、温差能驱动车、智能救援、智能物流搬运、生活垃圾智能分类、企业运营仿真、工程场景数字化共7个赛项的角逐。这些赛项不仅集竞技性、创新性、挑战度于一身,对参赛队而言,更是对技术能力、工程知识、成本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决赛中的创新实践环节更是扣人心弦,参赛队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现场发布的任务命题,采用组委会提供的设备和材料完成完成方案设计、三维建模、程序编写、电路板打印、3D打印、零件装配、整机调试等环节,充分考验了学生的大工程综合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