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同济大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
| 索取号:G0031402004-2025-0002 发表时间:2025-11-05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部署,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现就做好2025年学校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通知如下:
一、拧紧责任链条,夯实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分别对各自分管业务领域安全工作负责。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各岗安全责任。要根据风险(危险源)情况配备安防资源,保障必要经费投入,定期排摸、研判重大安全风险,整治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要采用检查、督查、巡查等方式压实各级各岗责任,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采用提级调查、挂牌督办、约谈警示等措施,落实闭环管理。要把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范畴,出现安全事故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各重点领域安全牵头部门(职能部门、安全督查组)要以安全督查、“四不两直”检查、第三方风险查勘等方式,强化重点风险(危险源)动态监管和预警提示。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工作谋划,深化校园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长效机制,提升学校安全韧性,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二、推进专项攻坚,提升治理防控能力 1.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要按照“依法依规、禁限结合、规范使用”原则和“控总量、限增量、管存量”目标要求,加强电动自行车校内充电、停放、行驶安全管理和长效治理。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章充电、占用安全通道停放、超速行驶等违章违法行为。 2.加强畅通消防“生命通道”工作,夯实畅通消防“生命通道”长效成果。要持续整治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隐患问题;要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的影响逃生、灭火救援和排烟的铁栅栏、铁丝网和广告牌等障碍;要及时清理楼梯、走廊堆物,全面保持校内建筑内部通道畅通,定期开展消防通道安全隐患排查。要全力保障应急逃生通道畅通,保障消防车通道、登高操作场地等灭火救援设施有效。 3.加强重点部位电路和电气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注意使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易燃物品靠近电气设备情况,重点要害场所要配备专业的电气火灾灭火装置。要重点检查电线老化、插座松动、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情况以及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超负荷用电现象。要重点排查电线是否符合文保建筑保护要求,是否存在明线敷设、电线老化、绝缘层破损等问题。要重点检查实验室、机房、多媒体教室、食堂等高功率用电场所电线电缆的规格是否满足大功率设备的用电需求,是否存在过载、发热现象,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否可靠,漏电保护装置是否灵敏有效。 4.加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明确动火作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严格执行动火作业报备审批制度,严禁委托不具备资质单位或人员实施动火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动火作业必须严格做到“六必须”,即:必须清理周边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质,动火作业区域与其他区域必须实行有效分隔;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保障消防用水;必须在现场设置警戒线或者安全标识;必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畅通;必须避免与具有火灾、爆炸风 险的作业产生交叉;必须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全过程监护。作业结束后应当实行现场复查,确保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如动火不慎引发初起火情,现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要立即报学校保卫处,并组织扑救,及时疏散人员。 5.开展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整治行动。要聚焦校内房屋、建筑外墙以及冷库等保温材料应用区域,严格按照《上海市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督促校内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做好保温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告知,严格落实自检、质量员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制度,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周边可燃物,设置临时水源和灭火器材,严格控制火源,严防违规施工作业引燃建筑保温材料。 6.开展燃气使用安全集中攻坚。使用燃气单位要深入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燃气管道、阀门、计量表或燃气器具无泄漏现象,加快推进老化管道、瓶装液化石油气替代改造等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校园燃气本质安全水平。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假冒伪劣的液化石油气瓶、可燃气体探测器及燃气紧急切断阀、调压器、连接软管、刀具等燃气器具及配件设备。同一用气场所严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易燃可燃气源,用气场所不得与起居功能房间设置在同一建筑。 7.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聚焦常态长效,持续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全面强化资金使用、安全卫生、食材采购、外包餐饮单位等关键环节的刚性约束,建立全链条、全覆盖的管理机制。要制定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专项预案,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食品安全舆情治理专项培训。要深入推进食堂“六T”建设。 8.持续推进实验室安全治本攻坚专项行动。要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要加强实验室危险源从采样(购)、运输、储存、使用到废弃物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对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实行追溯管理。要做好易燃、易爆、易制毒、剧毒化学品安全及生物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要完善实验室防护设备,落实个体防护,杜绝各类实验安全伤亡事故发生。要全面落实实验室“准入制”管理,对新进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合作人员,在未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准入制”考核之前,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对已通过“准入制”考核的对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9.加强非居无证建筑排查及违建治理工作。要做好非居无证建筑全面系统专项排查,积极配合住建、城管、房管等部门做好违法建筑整治,对于无证建筑要积极做好补证、闲置、拆违等工作,对于新建项目要按时完成产证办理。 三、提升应急能力,打造韧性安全校园 1.强化风险动态监测预警。要定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建立并定期更新本单位风险清单,完善风险研判机制,实现对危化品、易燃易爆品、重大危险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重点区域监测预警全覆盖。 2.强化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要深度复盘,全面总结2024年应对台风“贝碧嘉”“普拉桑”“康妮”的经验,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工作,做好汛前防汛物资、防灾措施动态管理,汛中校区实时应对网格化管理,汛后灾情统计申报。要组织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 3.强化应急指挥和应急工作基础。要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部署,开展应急力量分类演练,构建“预案管理和实战检验”双轮驱动模式,健全组织指挥、风险防范、救援实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五力提升”体系。 4.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安全工作队伍。要将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纳入党委(支部)、教职工大会学习内容、干部教师培训内容。要加强管理者、核心岗位员工分层、分级、分领域的安全培训,提升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能力。要组织负责消防、技防、基建工程、实验实训室等人员开展专业轮训,注重安全工作政策文件解读,讲解日常操作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等,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5.强化安全宣传教育。要深入推动落实师生职工安全宣传教育,聚焦消防、实验室、危化品、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安全防范。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组织开展好国家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实验室安全月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要组织发挥好教职工、大学生平安志愿者作用。 四、信息工作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台账、记录,并归档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工作档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