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队伍建设2020 |
索取号:G0030703001-2021-0001 发表时间:2021-05-27 |
【概况】截至2020年底,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员工5615人,其中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2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8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74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1.1%;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38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4.6 %;具有正高级专业职务的114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0.4%。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3046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8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8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4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13人。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252人,36岁至45岁年龄段的教师1027人,46岁至55岁年龄段的教师1155人,55岁以上的教师612人。 截至2020年底,学校高层次人才447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含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9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人,同济特聘教授97人,同济讲座教授25人。 2020年共制定、修订3项人事人才相关制度规范、实施方案,其中首次制定2项,修订1项:制定《同济大学科级以下管理岗校内招聘方案》《同济大学科级以下管理人员培训计划》;修订《同济大学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2020年度共组织了13场公开招聘,其中涉及科级岗(含按科级管理的正、副主管)招聘9场,共计完成53个岗位招聘;涉及管理岗(一般管理岗)招聘7场,共计完成17个岗位招聘;涉及教辅岗4场共计完成33个岗位招聘。 2020年度共聘任97名科级干部,其中机关55名,学院42名。对科级干部和优秀青年骨干开展分类业务培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结合作风建设年开展“提升治理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管理干部履职能力建设”主题培训,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共计10场 次、61.5学时,覆盖1187人次科级干部及优秀青年骨干。 2020年度开展首批校内正高级职务人员转聘为长聘教授岗位工作,开展两大体系职称评审工作。审定通过校内教师7人为荣誉讲席教授、93人为长聘特聘教授、65人为长聘教授青百A岗、17人为长聘教授。引进8人为长聘教授、34人为预聘副教授、79人为预聘助理教授。审定通过现有体系正高级91人,副高级 87人(含土木试点6人),卫生中初级138人,党务管理等中初级73人。任期考核续聘正高级246人,副高级364人,中级570人,初级10人(上述统计数据包含附属医院)。 2020年各类新进校人员聘用合同审核、签订,总计156人;人事聘用合同到期审核、续签总计70个部门,910人;助理教授聘用合同到期审核、续签,总计59人;按人才派遣方式管理的双轨制人员聘用合同到期审核、续签,总计84人。2020年接收新进校人员档案156份,转递离校人员档案70份;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档案的接收、转递186人次;接收、整理、登记、分类归档各种零星归档材料1400余份。整理装订并编目新进人员档案156份。接待全校组织员及外调人员查阅人事档案540份,接受各类电话信息查询咨询1000人次。整理各类别人员人事档案相关资料总计1050人。完善人事档案使用工作,完成干部晋升相关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总计130人。整理完成年度考核表整理入库约5300份。协同各学院完成教职员工申报重点科研项目所涉及人事档案相关核查工作。整理人事档案库房,核对档案数据库相关名单总计约5300人。 2020年度完成新进入职起薪213人,正常考核晋升薪级工资核定5668人;上海市岗位津贴满工作年限进档1095人;岗位聘任兑现工资347人;办理社保新进转入156人;办理社保转出60人;办理社保中止5人。办理市管干部保健卡续办12人,变更1人;办理退休手续224人。 【做好教职工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立教职工疫情防控专班工作组,统一协调教职工疫情防控工作,快速应急,精准施策,综合防治,压实教职工疫情防控校院两级责任制,确保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保障学校平稳运行。制定教职工疫情防控预案,调整人事人才服务工作流程;强化纪律约束,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底线思维。树立“防控+服务”双线发展理念,日常处理防疫OA事项,全年累计约4000项,及时处理报备系统离沪申请,协助返沪教工自我健康管理,组织返沪教工核酸检测,做好教职工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组织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申报】2020年组织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D)类”“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计划”“上海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推荐申报工作,最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2人、特设岗位入选2人、青年学者入选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入选20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5位、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入选2人、上海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入选83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D)类入选12人、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计划入选6人(其中3人为跟踪)、上海领军人才入选1人、上海青年拔尖入选1人。 【组织举办学校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2020年以视频会议方式举办“同绘蓝图·济托未来”同济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论坛设置一场学校主论坛和24场学院学科分论坛,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形式,促进学术交流、前沿科技交流,分享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共407位青年学者参会。 【组织开展各类师资项目申报】组织开展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推荐工作,最终王佐林、邓慧萍、吴兵、单晓光、赵国华、贺鹏飞、耿建华、刘春等8位老师入选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牵头开展第七届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教师奖、服务奖评选】牵头开展2020年第七届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评选工作(教师奖、服务奖),收到追求卓越教师奖推荐人材料16份,追求卓越服务奖推荐人材料10份,共计26份。4月30日,经学校奖教金评审委员会初评会议审议投票,黄宏伟、王占山、杨贵庆、娄永琪入选教师奖终评候选人,杨正宏、段晓红入选服务奖终评候选人。5月9日,通过学校追求卓越奖评审委员会终评,最终王占山、杨贵庆获得教师奖,杨正宏获得服务奖,段晓红获得服务奖提名奖。 【牵头开展2020年同济大学社会捐赠教育奖励金的评选】牵头开展2020年同济大学社会捐赠教育奖励金的评选工作,经个人申报、学院(部门)初评、人事处审核、学校奖教金评审委员会审定、公示等程序,戴慎志等 139 位教职工获得2020 年同济大学社会捐赠教育奖励金。 【完成博士后流动站评估工作】按照国家、上海市的要求,组织学校25个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合评估”工作。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评估,学校25个流动站全部通过此轮评估,土木工程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流动站本年度评估结论为优秀,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数学3个流动站本年度评估结论为合格,其余20个流动站评估结论为良好。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祁予老师,获“博士后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 【组织开展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安置工作】扎实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2020年落实3名军转干部的安置。 【组织开展2020年度教职工考核】 2020年共有4852名在编教职工人参加了人事处组织实施的年度考核(不含组织部考核),287名校聘派遣员工及双轨制员工参加了360度绩效考评。 【稳步推进博士后管理工作】2020年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30个;新招收博士后267名,在站博士后数达到712名,其中外籍博士后36名。2020年博士后申请国家自科基金、博新计划、博士后基金、上海市“超博”、国际交流派出计划等各类项目与计划共计1017人次,比2019年增加214人次。12名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学校获资助人数居全国高校第8位,连续两年居全国高校前10。2020年博士后获批的自然基金总数从2019 年的49项增加到了 2020 年的 94项(青年 89 项,面上3项,外青 2 项),增幅达92%。获得上海市“超博计划”资助57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