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学校概况 |
索取号:G0030105003-2015-0001 作者:校办 发表时间:2015-01-09 |
【概况】2013 年,学校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同济大学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协同创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授权点2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其中14个涵盖在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3个国家培育重点学科,1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国内首个“汽车整车风洞”、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36813人,其中本科生1858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8041人。另有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669多人,各类留学生4047人,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学生12441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287人,其中专任教师2786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人员855人,副高职人员99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人;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学校占地面积257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79万余平方米,另有正在施工校舍建筑面积14.79万平方米;图书426.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678078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09146万元。学校还拥有7家附属医院和3所附属中学,以及1家出版社。 一、重要工作圆满完成 1、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013年4月,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来校实地考察,对学校的本科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的大检查,为下一步工作做出重要指导。学校已编制完成《同济大学教育教学质保体系发展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着力建设一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理念先进、运行有效、同济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召开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7月,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召开第十次党代会。大会选举产生27人组成的中共同济大学第十届委员会和9人组成的中共同济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同济大学建设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明确分两个阶段实施的发展战略;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要求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校园建设与管理等各个领域,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在理念与实践、技术与方法、知识与理论、文化与文明等方面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2013年7月,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校39个基层党组织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围绕群众中心,抓作风建设,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解决群众反映迫切问题的过程。学校广纳兼听,共征集到师生员工574条意见建议,梳理出59条整改事项,涵盖战略谋划、服务师生、干部管理、节约型校园、监督问责制度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等六大方面,每一条整改事项都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以章程为编制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同济大学章程》编制完成并提交教育部核准,同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大学治理架构。 建立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等重要议事规则,制定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并组建新一届委员会,明确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与程序,凸显学术主导权。 健全《校务委员会章程》、《董事会章程》,组建新一届校务委员会,修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推进依法治校。 根据机构运行情况与学校发展需要,坚持“废、改、立”并举,开展全面的机构梳理工作。梳理完善与校级制度相衔接的部门、院系规章共1082项,形成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机制与制度体系。 二、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人才培养 建立以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身心健康为导向的自主招生选拔标准。2013年,本科招生4340人,共录取博士生901名,硕士生4276名。 新增“信息安全”、“测绘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3个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31名新生进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有190名新生进入8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拔尖班二年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6以上的SCI论文。 制定《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指南》,立项40个教改项目,资助经费近1500万元,其中4个获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资助。制定涵盖本科和研究生的《同济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 2013年,3门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14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15门课程立项为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7门课程立项为高校市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在上海市课程共享中心受到好评,学校教授获全国微课大赛二等奖。 与上海城建集团共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新加坡成立首个大学生海外实习基地。全面推进和落实《实验室建设创新实践条件建设》第二轮计划。 与23个国家的高校签订95个合作协议,包含204个项目,覆盖17个学院。共资助建设401门课程,覆盖29个学院,其中面向本科生的课程占70%,基本构建多层次的英语课程体系。 实现全校研究生跨专业/学院选修,828门跨选课程涵盖所有学院。获评2012年度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9篇,优秀博士论文19篇,3篇论文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修订《同济大学研究生手册》、《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研究生工作手册》等;修订《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评估指标体系(试行)》。首次对外发布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报国家立项115项,上报上海市立项150项。“同济创业谷”开工建设,创业基金规模已达2300多万元,资助设立9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同济创业基金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综合排名第二,获年度优秀“天使基金”表彰。 5件学生作品在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中获一等奖;同济学子张达丰获“中国好作业”金奖;医学院祁小龙同学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校师生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志远车队刷新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纪录。 “研究生自助缴费打印服务系统”上线使用;“研究生信息推送服务系统”进入测试阶段。借助“易班”、“微同济”等网络平台推进网络思政教育。 向2013级新生发放《同济大学校园安全手册》和《同济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将安全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上海高校中首家全面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网上培训及考试系统。 率先设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体系,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预评预警制度。2013届毕业生总就业率超过96%。 举行首个“体育日”、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2013年,高水平运动队获世界性比赛1金1铜,全国性比赛9金9银16铜,足球队进入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前三强。同济大学获选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 编制《同济大学各类人才计划申报指南》,修订青年英才计划实施细则。 制定《同济大学教师招聘管理办法》;实施“助理教授”制;管理、教辅校聘岗位新增人员实施统一公开招聘与竞聘制度,优化人才派遣工作机制。 定期开展的“教师午餐沙龙”、“学科开放日”;开展“中芬教学法培训”项目,召开首届教学法国际研讨会;实施首批管理骨干赴台高校培训计划。 修订《同济大学年度考核工作暂行办法》;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制定并实施以二级单位为主体的年度岗位津贴增量以及绩效奖励津贴的发放办法。 高等研究院聘用各类科研人员179名,2013年获国家级、市级人才计划1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40余项,其中973课题1项。 学科建设 成立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研究决策学校学科专业的布局、规划、建设、发展、评估、调整等重大事项。 分别完成“985工程(2010-2013年)”建设情况、改革方案实施情况和标志性成果三个方面的总结,并完成对39所高校的互评。 2013年,推进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并接受财政部的“985工程”三期建设专项审计。制定《同济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绩效管理试行办法》,。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全国排名第一,7个排名前三,13个排名前十,23个进入前30%,学科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程学、材料、化学、物理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在各类国际学科或专业评估中,土木、环境、机械等多个学科在不同的排行榜中进入世界前50名、前100名或前200名,一批学科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明确“抓大放小、固量提质、注重产出”的科技工作思路。 首批以同济大学牵头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海底过程研究、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干细胞研究5个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工作取得进展。 成功获得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第349航次。周怀阳教授作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个科学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科学负责人。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十几家单位共同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化集成系统研究”课题获正式批复,项目经费超过2亿。 在实行新的限项政策条件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420余项,全国第11位,经费达2.6亿元。2013年进校科研经费超12亿元,同比增长10%。顺利通过*科研生产系统*二级保密资质换证审查。 新增2位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海帆院士荣获国际风工程协会Davenport奖,这是我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范立础院士荣膺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赵劲教授获洪堡年轻杰出学者奖;李风亭教授获联合国颁发的“南南合作特殊贡献奖”。 2013年,学校获批3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5个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其中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均获得优秀。 2名教授的学术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2012年中国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学术综合影响力第1名。2013年,主持获得国家奖3项;主持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 正式成立太仓研究院、东莞研究院。与杨浦、嘉定、普陀分别合作“上海国际设计一场”、“科技园嘉定基地”和“科技园沪西园区”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至2013年10月,学校产业实现收入约46亿元,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82%。资产规模、产值以及利润总额,列全国高校前5位。落实滇西定点扶贫、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新疆大学、九江学院、宜宾学院的各项工作,与大理学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调整文科办公室机构,编制《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及跨学科研究项目服务手册》。2013年,文科科研获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8项,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18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4项。 对外合作与交流 形成约100个重要合作伙伴,30个核心合作伙伴的国际合作格局。 中德工程学院办学质量在德国联邦教研部的总体评估中获得肯定;中法学院SIMBA项目新增法国顶级商学院加盟;中意学院成功推进成立“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海外校区”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孔子学院;中芬中心第三届“同济大学创新快车”开赴俄罗斯和芬兰。 与国际一流大学共建立双学位项目91个,其中博士生层次1个,硕士生层次78个,本科层次12个。共举行国际合作夏令营25个。学生海(境)外访学3000多人次。大力推动“国际交流奖助金”计划,为26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190万元。 土木工程学院成功获批国家“111引智基地”;“模块化引智计划”引进586名模块化教授;“中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成立。 成功举办“德国周”、“世界意大利语周”、“同济大学国际师生足球邀请赛”、“国际设计工厂周”等一系列活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2013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 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4门英语课程入选教育部“2013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2013年全年招录留学生2184名,全年在校留学生5000多人。 文化传承与创新 推进“同济文化之旅”、“同济文化研究会”等的建设工作。“立体阅读”项目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举办以“学之师表,国之英豪”为主题的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档案网上服务利用系统”上线运行,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同济出版社出版的《一点儿北京》获评“中国最美的书”。出版《上海铁道大学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2年度《同济大学社会责任报告》并获评A级。 参与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推出“同济大学绿色校园建设展览”。发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皮书》,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长三角16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 学校管理 设立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济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 开展各校区公用房配置调整工作,调整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同济大学教学事务中心”挂牌成立,实现本、研教学事务一门式办理。 《同济大学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办法》修订实行,获科技部、教育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试点。 完善109个学院、地方和行业校友分会布局,制定《同济大学校友工作指南》(试行),启动“校友服务系统2.0”信息系统建设。 2013年,新增协议捐赠资金9000多万元,到款6700余万元,用于学校各项建设和奖助约4400万。设立“国豪新生奖励金”,启动“卓越奖”评审。学校共设社会捐赠奖教/学金94项,1786名师生共获奖励金700多万元。出台《同济大学奖励金管理办法》。 重大活动与事件【同济2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2月,周怀阳教授作为第一作者,联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迪克(Henry J. B. Dick)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支撑马里安隆起亏损地幔的薄洋壳证据》,作为主题论文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这是同济大学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我国海洋地质学者以第一作者首次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 8月,《自然》杂志刊出薛志刚教授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Genetic Programs in Human and Mouse Early Embryos Revealed by Single-Cell RNA-Sequencing》。薛志刚等利用单细胞RNA测序(RNA-seq)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对人及其他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前发育的转录调控网络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地阐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相关重要科学问题。 【同济教授获洪堡年轻杰出学者奖】3月,赵劲教授获颁德国洪堡基金会“年轻杰出学者奖”,以表彰她多年来持续不断取得的高质量研究成就、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和提升以及对德语应用语言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赵劲教授由此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文科领域该奖项唯一的获奖者,也是亚洲目前为止唯一的女性获奖者。 【举行“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2013年4月13日,是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名桥梁与土木工程大师、两院院士、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学校在4月至6月开展以“学之师表 国之英豪”为主题的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表达对这位前辈泰斗的敬仰和缅怀,传承他赤诚报国、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铭记他崇尚真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弘扬他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学习他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崇高品质。 【同济创业谷开工】 5月2日,同济创业谷开工仪式举行。“同济创业谷”在校内建设一个“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验、畅谈创业感悟、汇集创业力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征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促进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和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覆盖更多的师生和学科;积极调动企业参与,引入市场资源,推进产教结合;主动配合区域政府产业布局,推动创新创业政策落地;与学校教学、资产、产业以及同济科技园等相关部门原有工作结合,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新链条,建成“从大学校区到科技园区的最后一公里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获同济名誉博士学位】 5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获同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成为同济大学历史上第7位名誉博士学位获得者。 【近50国300名学子聚同济研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由同济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主题为“食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2013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开幕。经从1500名申请者中遴选,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300名青年学子参会,聚焦“食品、健康、生态系统、绿色城市、绿色消费”五大专题,分享他们在这些领域的最新实践与思考。 【嘉定校区“嘉定同济体育中心”奠基】 6月27日,“嘉定同济体育中心”奠基。“嘉定同济体育中心”位于嘉定校区北侧,整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中心项目体育功能齐全,可满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的比赛和训练要求,也可举办文化表演、大型会议和展览等社会活动,同时设置室外体育场和看台。 【范立础院士荣膺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 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范立础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同济学子张达丰获“中国好作业”金奖】 9月19日,由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单位主办的公益活动“中国好作业”展示交流活动上,由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出题、张达丰等同学共同完成的“世上无难事,‘纸’怕有心人——纸质资源回收利用与再生纸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实践项目,荣获“中国好作业”金奖。 【同济大学3D打印微型飞机成功试飞】 10月19日上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微小飞机实验室的师生成功放飞了一架最新研制的微型飞机。该塑料小飞机,采用最新的3D打印制造技术,其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和舵面全是纯白色,机翼和尾翼分别为一个整体,各个部件是胶接或棉线/胶水固接到一起的。 【志远车队刷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记录】 10月26日、27日,同济大学志远车队共派出的132号、130号、127号三辆节能车参加2013第7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包揽本次大赛的第一、三、四名。其中,132号节能赛车以2689.621km/L的战果与获第二名跑出的1237.385km/L拉开差距,刷新了大赛举办以来的最好记录,将综合优胜奖一并收入囊中。 【李风亭教授荣获“南南合作特殊贡献奖”】 10月,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期间,联合国南南合作局授予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李风亭教授“南南合作特殊贡献奖”,以表彰其在过去十余年间以学院为平台,在促进南南合作,特别是中非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 【“中欧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11月15日,由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德国工程院、荷兰工程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多所欧洲工程院和著名高校,以及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辽宁等一批协同城市,共同举行“2013中欧城镇化协同创新研讨会”,会上揭牌成立“中欧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中欧城镇化学术伙伴协同研究、攻克智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同济出版社出版的《一点儿北京》获评“中国最美的书”】 11月17日,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揭晓,同济大学出版社9月首次出版的,描绘北京三里屯、七九八和南锣鼓巷3个最时尚街区的《一点儿北京》丛书,与另20种图书共同荣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这些图书将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同济大学牵头两创新联盟获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1月,科技部发布“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名单”,由同济大学牵头建立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获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项目启动】12月16日,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在嘉定区同济大学和项目现场启动。“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嘉定园区)”和“张江嘉定园汽车城同济科技园”揭牌。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是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首期启动项目,将成为环同济知识经济产业带的中心。 【新能源车时租试点在同济大学率先启动】 12月18日,8辆纯电动汽车开进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酝酿多时的纯电动汽车时租试点在我校率先启动,为全校师生往返四平路校区、嘉定校区和日常出行提供了一种更绿色、更节能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成为提高纯电动汽车的使用率,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新尝试。 |